close

幾年前,在我還沒有小孩的時候,友人為了他女兒是否要上雙語幼稚園或一般幼稚園而苦惱時,曾經問過我的意見.這是我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.其實他真正煩惱的是:孩子到底該不該開始上英文課?.由這幾年來我所接觸到的孩子來看,孩子的英文好壞跟是否提早學其實沒有很大的關聯,但英文的發音就似乎真的有所差異,愈早學,孩子愈容易精確地去模仿中文中所沒有的發音及英文特有的語調.

既然發音是提早學的關鍵點,我記得當時我給他的建議為:上一般的幼稚園就好了,而英文的部分可以請個外師來上家教課.我的理由為雙語幼稚園的英文課大抵是一周1-2小時,師資也並不一定是外籍,而有些中籍老師的發音標準度又有待商榷,又一班的孩子人數由8-15人不等,每個孩子能被分配到的時間真的很少.總覺得花了大錢(一年學費動輒10萬上下)但學習英文的成效卻未必很好.

而當我自己有了孩子後,為了讓孩子也能有接觸到英文的機會,我們所做的其實和大部分的人並沒有很大的不同,不外乎就是聽聽,唱唱英文童謠,讀讀英文繪本,偶爾讓孩子看看英文發音的卡通...之類的.真正讓我興起幫孩子找外籍老師的念頭,其實是看到身旁也一樣如此做的朋友們的孩子到達3-4歲後對英文所產生的排斥感所影響.這些孩子們所表達的不外乎是"請不要對我說這些除了電視和CD之外,我從來都沒聽過的話".想來也是,當孩子開始牙牙學語,不就是為了要和我們溝通,甚至是學著用我們才聽得懂的語言來告訴我們他的需求嗎.對這樣小的孩子而言,如果現實生活中並用不到這些語言,爸爸媽媽就算有時和他說英文,他大概也會要求爸媽講一般人所講的話吧.

就在老大一歲半左右時,聽一位PG的媽媽說起"英文小耳朵"這個課程.它正好符合我的想法,請一個外師來幫幾位年齡相同的寶寶們上英文課.只不過課程流於制式:買教材,跟著進度上....所以我們上了幾次就停了.

我很喜歡"英文小耳朵"這樣的說法.(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)但我理想中的"英文小耳朵"課程並不是真正的一堂課,只是很單純的希望能有一位母語為英語的人,在每週固定的一段時間來為孩子唱唱歌,念念故事,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玩具,而從這樣的互動當中聽到英文的用語,學著用老師才聽得懂的話來溝通.

所以我找了幾位和我有同樣年齡寶寶的媽媽們一起上課.每週每位媽媽都帶來1-2樣孩子們的玩具或書,孩子除了玩自己的玩具,也玩別人的玩具,而老師就是帶領他們一起玩的人.一開始媽媽們還需要在旁邊陪伴,漸漸地媽媽們默默地退到遠遠地角落,而一年半後的現在就算是媽媽早已離開了現場,孩子都未必會發現.

從Ethan主動在老師發餅乾的時候說"May I have one?"開始,我就已經看到了我要的成效了(他已經開始學習使用"英文"這個工具).有一天他問我:Katie老師和我們講的話不一樣,是不是?我回答:是不一樣,她說的是英文,我們說的是中文.Ethan說:電視上的Dora和Mickey也是說英文,為什麼有些人會說英文?和我們講的不一樣呢?我回答:有些人只會說英文,所以你對著他們也是要說英文,他們才會聽懂你在說什麼.Ethan回答:所以你都跟katie 老師說英文,這樣她才聽得懂嗎?.三歲的Ethan已經發現了英文和中文的不同了.

雖然有很多的學者專家並不贊同孩子這麼小就學英文,有一個論點是年齡愈大,學習外語的速度比較快,因為母語的基礎愈好,愈有助於外語的學習且這麼早學,真正看得見差異性的也只有發音.英文要好,也絕對不是只會說而已.到底該不該這麼早學,我覺得還是要看父母本身想要的是什麼及如何看待學習這一件事.對我來說,孩子是該學會說英文(而且發音很重要),就像他們也該學會說他們的母語一樣.所以我主動的幫他們創造了一個需要使用到英文的環境,在他們這樣小的年紀,我只希望他們能體認到"英文"是一種在某些情況下和人溝通的一種工具,是用得到的一項技巧.有了這樣的認知和動機,現在只是學會說,等到學齡後才開始正式的學習,就像我們不也是這樣學習國語的嗎.

學習英文的這條路很長,如果沒有動機很難持續.我們的"英文小耳朵"沒有學拼音拼字,其實應該是說根本就沒有在學東西,孩子就是和老師玩,從玩中及讀故事中培養了他們的英文耳朵,因為有需求-要吃餅乾,要玩不同的玩具-而開始學會說.而這就是我們在玩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成果.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幼兒英文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nes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